重陽節,是繼清明祭祖之後第二個重要祭祖的節日,除了祭祖之外,其實還有很多習俗喔!

登高

寶神online其他文章中有提到,東漢桓景帶著家人登高避瘟魔的故事,因此「登高」有保平安避邪的意義,再加上重陽節前後天氣涼爽,適合登高。

配戴茱萸

當時桓景的家人就是配帶著茱萸,病魔才不敢靠近他們,古人將「茱萸」作為辟

邪神物,宋朝人還給菊花、茱萸這兩樣東西起了兩個別號,叫菊花為「延壽客」;

茱萸為「辟邪翁」,古人會直接把茱萸插在髮髻上,也會用紫色的布囊包上茱萸

的莖、葉或果實,繫在手臂上。

喝菊花酒

郭元振有詩曰:「辟惡茱萸囊,延年菊花酒」;陶淵明九日詩中也提到:「酒能袪百慮,菊能制頹令。」可見,喝菊花酒對古人來說能延年益壽。菊花也經常出現在古人的詩詞中,菊花象徵正直不屈、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生命鬥士,對許多正處低潮時期的詩人來說,菊花就像是自己的化身一樣,也難怪「不為五斗米折腰」的陶淵明獨愛菊花!

吃重陽糕

又稱花糕,古時有些地區受到地形限制,沒有高山可以登高,所以為了彌補,便開始流行吃花糕,取其音“糕”音同“高”,象徵步步高升,到了明清時代,父母會在重陽日清晨,把花糕切成薄片,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說:「願兒百事俱高」。美麗編也希望我爸媽可以這樣把花糕貼在我頭上,祝福我百事俱高,包含身高長高。

放風箏

「九月九,風吹滿天嘯」,就是形容重陽以後,風箏滿天飛的情形。由於此時臺灣季風漸強,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。最早的風箏是用木或竹做的,叫做「木鳶」,到了東漢以後,才出現用紙做的「紙鳶」或「紙鷂」,到了五代時,李鄴曾在宮中放裝有響笛的紙鳶,風一吹便發出像古箏的聲音,因此把紙鳶稱為「風箏」,神粉們知道嗎?在古時,風箏是被用來做軍事用途喔!傳遞信息、測量皇宮距離…等,是不是很意外看起來無害的風箏竟然也能做軍事設備啊!

不管是哪個習俗,重點是,都要跟家人聚在一起做才有意義喔!

 

arrow
arrow

    高雄格尚當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